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警惕:智能语音助理自动收集的信息或许会成为指控你的证据

2017-03-17 15:59来源:编辑:轩皓宇

2015 年 11 月一天的清晨,美国阿肯色州 Bentonville,James Andrew Bates 发现了泡在自家浴缸中 Victor Collins 的尸体并报案。Bates 对当局宣称自己刚刚发现 Collins,他凌晨 1 点才回到家中,而那时 Collins 和他的一名朋友正在家中喝酒。

2016 年 12 月 27 日,《The Information》报道说亚马逊公司在本案中受到传唤。警方将 Bates 定为嫌疑人,他们在发现现场争斗痕迹之后怀疑这是一起谋杀,他们希望案发房间内的亚马逊 Echo 可以为案情调查提供一些线索。

亚马逊最初拒绝了这一请求,该公司援引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但很快在今年 3 月 7 日,亚马逊的宪法抗争就宣告结束了。犯罪嫌疑人 Bates 为了证明自己无罪主动允许警方获取涉事 Echo 中的录音。

虽然亚马逊的斗争已告于段落,但这一案件为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讨论奠定了基础,引发了大量围绕新技术引发问题的思考。像亚马逊 Echo、Google Home 这样的智能语音助理正在收集哪些信息?作为消费者,接受它们提供的方便是否也同时意味着对公司和政府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

「这是一个完美的案例,」哥伦比亚特区大学的法学教授 Andrew Ferguson 说道。「Echo 只是犯罪嫌疑人家中众多智能设备中的一个。我们不知道那些设备是否都在做着实时记录,考虑到这些物联网设备可能会在警察破案中成为线索,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浴缸谋杀案中的困境。」

合理的隐私

有关家庭语音助理隐私权的问题目前仍亟待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购买 Echo 或 Google Home 表示消费者已经接受了购买互联网设备的事实:通过内建的麦克风,这些设备的工作方式就是 24 小时不停地监听周遭环境,以便及时对用户的呼叫做出反应;同时相应公司会收集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即使好处多多,持续不断地记录与存储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家庭语音助理通常被设计成永久待机,通过特定语音命令唤醒(如「Alexa」,「OK Google」或是「Siri」)。但当消费者把这些设备买回了家,制造商在法律上是否有义务只记录和存储唤醒后的语音内容?亦或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这一行为自愿放弃了他们的隐私权?

「从法律角度看,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是整个事件里最令我担心的事了,」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高级分析师 Jay Stanley 说道。「我认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他们的谈话片段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被翻出,用于达成特定目的。遗憾的是,(智能助理)有可能会在无意间触发关键词被激活。」

在智能助理不会被错误激活的理想情况下,这些设备也不可避免地会收集到大量与提供服务无关的信息,善意的开发者们已经让这些设备可以听到房间另一头的窃窃私语。Stanley 在最近发表在 ACLU 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这个话题。

「当小组讨论的话题延伸到关于 Echo 的玩笑时,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尴尬了。不知是不是为了打趣,房子的主人走过去拔掉了 Echo 的电源,」Stanley 写道。「这种自我行动和对监听的冷处理方式对于私人交流的隐私权没有任何帮助。人们需要语音助理设备不会背叛他们的确切保证。」

人们忧心忡忡,害怕四处都是的摄像头和录音器材窥探自己的隐私——这种感受似乎可以在小说《1984》里读到。

「我会去推翻明确了『用户在家中使用这些设备时,对于隐私权不具有合理预期(reasonable expectation)』的法律论据,」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高级律师 David Greene 说道。「你相信第三方会维护你的权利,同时在你的信息被查找时必须经由你本人的同意。在我看来这两件事之于隐私的合理预期是互相独立的。」

除此之外,仍有大量法律问题还没有浮出水面。公司收集用户信息时对用户进行提示是否是一个法律义务?信息的用处是否需要提示呢?这些问题中的一些会触及目前的公共隐私条款(包括 TOS 和 EULA,绝少有用户会仔细阅读它们),在欢迎用户的时刻尽法律义务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就像是牛仔时代的美国西部,」Stanley 说道。「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法律可以约束它们的行为(强迫公司披露它们在收集哪些信息)。这种事应该像香烟盒上的标志一样,告诉买家要小心。」

智能家居在收集什么?

这里当然存在着灰色区域。今年 2 月初,三星智能电视说明书中的隐私条款因为存在看起来有窃取信息的一段话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请注意,如果您的语句里包含个人或其他敏感信息,该信息的数据将通过语音识别(Voice Recognition)捕获并传输给第三方。

韩国公司很快在 2 月 10 日发表了一项官方道歉声明《三星智能电视不会监听客厅对话》并调整了隐私条款的说法。然而很快新的麻烦接踵而至,3 月 7 日,维基解密在发布美国 CIA 和英国情报机构的监听计划(Vault7)时提到了有关这些机构使用三星智能电视用于间谍活动的线索——即使智能电视看起来处于关闭状态,它们实际上仍然处于监听状态。

经过多年无数次隐私条款的更新,谷歌目前对于信息收集的披露采取了最透明的形式。在接受询问后,该公司对于家庭语音控制设备监听问题提供了如下声明:

所有包含 Google Assistant 服务的设备在设计时都已将保护隐私考虑在内。谷歌设备只会在听到「OK Google」或「Hey Google」这样的唤醒词之后立即开始接收和存储语音查询内容。在设备接收到唤醒语句(hotword)后,其上的 LED 灯会亮起以表示收听状态。唤醒语句检测系统在 Google Home 设备中内置,运行在本地,如果未检测到唤醒语句,信息会保留在本地并立即被丢弃。一旦热词被识别,则数据和查询内容会上传到谷歌服务器中以供分析,并存储在 My Activity 中。

谷歌进一步说明:用户与智能助理的互动历史内容可以随时查询,他们的处理方式和公司处理搜索记录的方式类似,允许用户事后控制和编辑语音查询数据。

相对与谷歌,亚马逊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类似的声明,我们只能从只言片语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在一次以「智能硬件」为题的采访中,亚马逊曾向 NBC 简单地说道:「Echo 和 Alexa 在设计中已将隐私和安全问题考虑在内了,这不是事后的想法。」这似乎是之前「至少部分加密信息在传上云端之前已被使用掉」言论的扩展版。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发言人都会在面临此类问题时援引自己网站 FAQ 上的内容,其中详细说明了用户如何禁用麦克风和删除录音,以及一些关于唤醒词如何工作的信息:「亚马逊 Echo 和 Echo Dot 使用本地组件检测唤醒词。当这些设备探测到了唤醒词,语音信息就会被传到云端,包括唤醒词之前的一小段音频。」

用户的权力

究竟是什么让当局认为他们可以从亚马逊 Echo 里获取证据?亚马逊是否害怕目前的行为会暴露他们的隐私保护机制?

#p#分页标题#e#

「我认为执法者们想象中的语音信息是,中国直播网 ,你看,浴缸中有一具尸体,『Alexa,我该怎么处理尸体?』」Ferguson 笑着说道。「然后某人继续道,『我该怎么清理血迹?』这一事件会将技术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像谷歌收集人们的搜索记录试图了解用户所想一样。」

阿肯色州的谋杀案点出了另一个事实:有关政府对智能设备收集的信息的准确管辖权的法律也同样尚不明确。不同于此前轰动一时的加州 San Bernardino 枪击案,苹果认为对犯罪嫌疑人的 iPhone 5C 进行解锁会为窃听和其他恶意活动指明软件漏洞,亚马逊 Echo 的遭遇则引起了有关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讨论。

「响应的范围应该包括表达信息的内容,包括播客、语音图书或用户要求播放的音乐,」亚马逊辩护道。「同时,响应本身构成了亚马逊宪法第一修正案辩护的内容。」该公司看起来对于拒绝向法庭提供 Bates 的购买历史记录方法不多,但他们引用了 2010 年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裁决,「出于对政府追踪、审查公众阅读、倾听和观看选择的恐惧,冻结了我们对第一修正案权利的行使。」

在 2010 年的案件中,中国直播网,亚马逊与 ACLU 合作,共同阻止了北卡罗来纳州税务局试图获取客户购买历史的行为。虽然在最近这次案件中,该公司放弃了类似的权力,重申了第一修正案的观点,指出了这种行为可能会违反隐私权,同时匿名和购买行为是绑定在一起的。亚马逊还声称 Echo 给用户的回答也受言论自由保护。

亚马逊还表示,他们拒绝提供相关数据,「除非法庭认为国家已经承担了强制生产这些内容的义务。」

有些人认为亚马逊是在拿宪法做公关,为自己的公司价值观贴金(或许有道理),把自己打扮成用户隐私保卫者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公司提交的长达 90 页的法律文件读起来有点像是 Echo 的广告。但亚马逊的确正在越来越多有关隐私权的法律斗争中为消费者做着辩护。

「我很高兴看到科技公司在遭遇隐私问题时做出了这样的表现,」Green 说道。「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我认为执法部门也了解这些连接网络的设备都是丰富的信息源。不论我们喜欢与否,将会出台有关的法律制度,当执法部门获得这些东西时,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会实施。」

新技术总是在对旧法律提出挑战。传统上,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常被援引(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照合理根据,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具体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执法部门需要搜查令才能获取有关信息。但通过高科技设备如家庭智能助理收集的语音记录属于公司还是个人?如果该信息被存储在云端而不是本地该怎么办?它是在家门外收集到的怎么办?

「在 Bates 案诉讼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没有关于第四修正案的争论,」Ferguson 解释道。「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亚马逊在审讯中作为第三方放弃了对隐私的合理预期,这意味着作为个人的被告方难以声称他们的第四修正案权利受到了侵害。我认为这份声明实质上在告诉我们目前的法律保护体系不能覆盖到新型智能设备上,而它们已经在以各种方式收集我们的信息。」

以上的所有专家都有一个共识:人们应该重新审视物联网设备收集到的信息。在这一案件中有很多地方让人想起 1986 年的美国电子通讯隐私法(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Privacy Act,ECBA)。虽然亚马逊被迫在阿肯色州案件中放弃自己的争辩,但这场有关信息隐私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风险与收益

以上专家似乎还有一个共识:他们自己的家中都没有智能助理设备。当然,对于那些毕生致力于与侵犯民权斗争的律师和学者而言,谨慎是合乎情理的。

Stanley 明确指出了他决定不买家庭语音助理的原因:性价比太低。「如果我们因为担心隐私问题而不采用新技术,那么很多技术现在都不会出现,」他说道。「我认为人们对于新技术和隐私的主流看法有所偏颇,他们对于隐私泄露感到不安。最坏的情况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隐私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却又主动适应它们的存在。尊重权利,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或许一个明确的判例可以打消人们的顾虑。但即使法官们仍在摇摆不定,看起来制造智能设备的公司们已经在严肃地思考信息披露的问题了。现在,把智能设备买回家之前,请仔细考虑技术的利与弊。

还有,就像过去对待其他电子设备一样,请在用完之后拔掉电源。

声明:本文由机器之心编译出品,原文来自TechCrunch,作者Brian Heater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zhibotv.com.cn。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ZhiBoTv.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中国直播网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中国直播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侵权反馈:fawu@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4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