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直播网!遇见美好,记录事实!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中国直播网微博  直播网微博   网站地图   商标版权注册证   直播号入驻

“昆曲网红班”还须市场检验

2016-12-12 08:53来源:编辑:中国直播网

  【文化评析】

  今年是汤显祖去世400周年,为更广泛地传播昆曲,浙江昆剧团日前启动了“网红班”项目,将向20名网络女主播免费传授昆曲技艺,教学过程全程网上直播

  昆曲与网红的组合,乍一看确实让人觉得大有违和感。但置于当前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这或许又是一个可以期待的创新。事实上,传统戏曲的发展,一直以来就并非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不断在吸取民间文化和创新的过程中加以扬弃、取舍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昆曲与互联网的嫁接,是主动对当前网络传播形势的一种顺应,也可以看作是通过创新传播谋求传承突围的一种努力。

  举办昆曲网红班,并不是说要让网红们直播昆曲表演,而只是通过她们在直播过程中加入一些昆曲的元素,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昆曲。对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昆曲还很陌生,而网红直播平台恰好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当然,其效果到底怎样,还得靠市场来反馈。昆曲元素加入直播,其艺术形式上的准确性如何把握,创新表现的边界到底在哪,直播的娱乐性与昆曲表演的程式要求如何适配等,都还有待探索和观察。

  昆曲与网红搭配所对应的传统艺术传承上的窘境,其实具有普遍性。这一方面表现在以农耕文化为背景的传统艺术到了今天,其内在伦理与外在表现形式都和当前社会存在明显脱节;另一方面则在于,传统艺术的发展,靠的是从民间艺术和文化中获取灵感,但现代社会生活场景与习惯都有了巨大变迁,不少传统文化创新所依赖的社会土壤已不复存在。在这样背景下,像昆曲这样的传统艺术要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与新的社会文化资源进行嫁接。

  事实上,近年来并不乏一些传统文化创新的现实案例,但社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些可能与某种创新表现形式的具体呈现手法有关,如相较于整体性的移植,从细处着手,将传统艺术的某些元素与现代艺术进行搭配和再造,这种艺术形式或更容易被接受。另一原因在于对传统艺术背后所对应的具体文化的挖掘、还原少有系统跟进,导致受众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基础,中国直播网,自然难以激发兴趣。这也提醒我们,中国直播网,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复苏,不只是要推进传播方式与现代化的融合这么简单,更有赖于对其所依存的传统文化进行普及与推介。

  传统戏曲要走向大众,还得考虑与商业和市场的融入问题。通过体制改革,减少创新的制度束缚,让传统艺术从表现形式到人才的培养都能与市场对接,是必要的步骤。比如,既然可以让“网红”成为昆曲的传播者,戏曲表演自身又何以不能培养自己的“网红”表演者?

  传统艺术要摆脱受冷遇的困境,唯有从创新中找寻出路。这些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试验中探索。“互联网+”式的改造,或只是其一。但只要是不流俗于噱头,经得起市场检验,就应该被尊重和接纳。

  作者:朱昌俊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直播网直播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中国直播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直播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直播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zbh.zhibotv.com.cn。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4-2024 中国直播网(直播网)ZhiBoTv.Com.Cn(中國直播網有限公司)| 本站取得授权享有第17448205号“直播网”商标注册证 | 中国直播网投稿公邮:news@newsgo.com

直播网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直播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中国直播网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中国直播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侵权反馈:fawu@newsgo.com 直播网撤稿函下载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备案号: